一位60多歲男性,每天清晨跑步5公里,飲食清淡、不抽菸不喝酒,自認健康。但在功能醫學檢測中,卻發現他的氧化壓力指標異常,包括血脂氧化與DNA損傷數值偏高,顯示體內自由基累積過多。深入了解後發現,他的運動強度超出修復能力,長期下來反而造成細胞損傷。這提醒我們,再健康的習慣,若超過負荷,也可能造成健康風險。
這些日常習慣會促成氧化壓力,加速老化!
造成氧化壓力的關鍵之一,就是體內「自由基」的失衡。自由基是身體在能量代謝與免疫反應中自然產生的高活性分子,原本有助於調節細胞與防禦外來威脅。但當自由基產量過多、超過身體清除能力時,就會形成「氧化壓力」(oxidative stress),開始攻擊細胞膜、蛋白質與DNA,悄悄引發老化、慢性發炎與各類疾病。除了劇烈運動外,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因素也會加劇氧化壓力:
• 長期睡眠不足:會使身體失去修復窗口,讓自由基難以被有效清除。
• 高糖、高脂與過度加工飲食:會加速糖化反應與脂質氧化,提升氧化傷害風險。
• 環境毒素:如空氣污染、重金屬、塑化劑與某些不當使用的中草藥、藥物濫用,會增加自由基生成。
• 情緒與壓力:長期處於高壓狀態,會刺激皮質醇與發炎因子升高,間接提升氧化指數。
• 抽菸與過量飲酒:是體內氧化壓力急遽上升的催化劑,為最顯著的氧化來源之一。
如何預防氧化壓力? 營養修復與功能醫學檢測是關鍵
預防氧化壓力,最根本的做法就是減少自由基的生成,同時提升身體的抗氧化能力。抗氧化不能單靠一時衝刺補充幾種營養素,需以整體生活型態調整為重點:
一、飲食上的調整
建議攝取富含天然植化素與抗氧化劑的食物,例如:
• 十字花科蔬菜:如青花椰、芥藍、花椰菜,含有硫化物,有助提升穀胱甘肽合成。
• 色彩鮮明的蔬果:如藍莓、番茄、甜椒,富含維生素C、番茄紅素與花青素。
• 辛香料與草本植物:像是大蒜、洋蔥、薑黃、肉桂,具有抗氧與抗發炎的雙重作用。
• 綠茶與咖啡(適量):含茶多酚與兒茶素,有助清除自由基,但需視個人體質調整攝取量。
二、必要時的補充品支持
當我們透過功能醫學檢測發現客戶已有氧化壓力偏高的狀況時,會依據其指標與體質建議補充:
• 輔酶Q10(CoQ10):支援能量生成與心血管修復。
• 穀胱甘肽(Glutathione):體內最重要的天然抗氧化物,協助肝臟解毒。
• 硫辛酸(ALA):能再生維生素C與E,具有水溶與脂溶雙重抗氧化能力。
須提醒的是,抗氧化補充品必須建立在檢測與專業判斷之上,根據身體實際狀況調整,強調精準與適量,而非盲目增加攝取量。
運動是助力還是壓力?身體的修復力是關鍵!
臨床上,我們常見一些客戶表面看起來健康,也有規律運動的習慣,但實際上身體長期處於高壓與氧化壓力累積的狀態,導致運動後容易感到異常疲勞,甚至恢復速度比以往更慢。這類情況不一定是訓練不足,而是身體「修復力」尚未恢復的情況下被持續運轉。氧化壓力雖然不像疼痛那樣明顯,卻可能已經悄悄破壞細胞機能,加速老化、引發慢性發炎與代謝失衡。當我們誤以為自己「看起來還行」,卻忽略了體內早已發出的警訊。
從功能醫學的角度看,預防老化應著眼於作息、營養、壓力與運動的整體平衡。身體的修復能力,正是衡量這些習慣是否有效的關鍵。透過飲食與睡眠的優化,加上科學檢測的調整依據,我們能將氧化壓力轉化為可掌握的健康指標,而非僅只是老化的推手。
文章朗讀